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去,乡村采摘依旧是不少市民假期休闲的首选。2月11日,在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九社村永旺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采摘“黄姑娘”柿子和草莓的游客是一波接着一波。像往常一样,种植户王艳华匆匆吃口午饭就赶到大棚,一边接待游客,一边给批发商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随着柿子进入收尾阶段,草莓的订单量开始增加,放眼望去,大棚内红色和黄色的果实格外鲜艳。
柿子草莓成了致富“香饽饽”
“尝尝我们新种的小柿子,味道清甜,一咬还脆脆的,和其它柿子的口感绝对不一样。”为充分利用棚内土地,今年王艳华家的两个大棚除了种植草莓以外,还在大棚的两侧种植了“黄姑娘”小柿子,这种柿子外皮是黄色,口感较传统的西红柿更脆也更甜,眼下柿子的采收期马上结束,但是每天的订单却仍源源不断。
(相关资料图)
草莓大棚插种的小柿子成熟了
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村民一起进行设施农业发展。2022年,合作社从柿子口感和储存运输等多方面考虑,从盘锦农业科技公司引进了“黄菇娘”和“丹东409”等热销柿子品种。同时,还把种子和经验传授给村民,王艳华就是收益者之一。
“昨天刚发走5箱‘黄菇娘’,今天卖的都是种植户家的货,每斤6元,仍是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闫洪亮说,良好的市场行情,也让新落地的这些柿子品种成了合作社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草莓受青睐,来自昌图的商贩登门拉货
2019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九社村“两委”兴建合作社以来,不断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在慢慢改变九社村靠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单一现状。经相关土地部门检测,九社村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达百分之八十多,天然的土壤优势让“富硒”二字成为九社村特色农业产品的金字招牌,也让合作社的“柿”业风生水起。
合作社工作人员给草莓疏叶
巧用“二层膜”增温长势好
在王艳华家大棚的另一侧是种植户鹿斌家种植的香瓜,今年是鹿斌发展香瓜产业的第三个年头,每年的不同季节,鹿斌都在追着时间“跑”,到什么季节就种植什么品种的果蔬,鹿斌总说自己是全村最忙的人,大棚里不断产出的效益也让他的生活过的越来越有滋味。
大棚香瓜需要科技,更需要悉心管护
鹿斌一直忙着对大棚的内部进行整修,经过交谈记者得知,原来鹿斌是在给大棚加装二层塑料膜,就是在大棚原有塑料膜的基础上在大棚内部离地2米5的距离再加装一层塑料膜,这样做可以让大棚的夜温增加4度左右,能够让新栽种的香瓜苗长势更好,缩短香瓜上市时间,更有市场竞争力。
村民鹿斌给香瓜大棚加设保温膜
“这个方法现在清河就我一家在做,效果目前看很好,以后大家想学我也会教给大家,设施农业的发展还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尝试。”鹿斌说。为了提升香瓜的口感,鹿斌选择了香瓜的新品种“甜脆999”,这个品种是对老品种“白糖罐”进行了改良,相比老品种“白糖罐”,新品种香瓜不仅更加甜脆可口、瓜肉饱满,而且产量更高,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鹿斌家香瓜是纯绿色无公害栽培,预计3月末上市,市场价格在每斤10元左右。
多品种种植效益高
记者采访结束时,一辆辆装满芹菜的运输车也从九社村永旺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发,奔向周边的县市,这是合作社今年最先上市的蔬菜,随着芹菜季的结束,合作社的芸豆种植也开始进入育苗阶段。
芹菜大棚长势喜人
近年来,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九社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设施农业为核心,围绕一三产业农旅融合,扩大果蔬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地域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区、镇两级党委政府也为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牵线搭桥。如今,九社村的11个高标温室大棚,一年四季有收益,农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家家户户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九社村永旺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因“村”制宜。2021年,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清河区依托“富硒柿子”、草莓、蔬菜等农产品整合辖区3个乡镇成立了7家产业联合党委,在推动村与村之间强强联手、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同时,也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用大棚的多品种种植持续发展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铁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世光 桂铁军 李林峰
编辑 ▏罗晓曦 责任编辑 ▏江鸿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