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相关资料图)
#顶端夜读#
做事半途而废不好,我知道。
可就是很难坚持。
回忆一下,你有通过自律实现了某个人生目标吗?
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
没有!一个都没有!
一位朋友看到别人早起阅读、写作,于是也制定了计划,三天过后,书没翻几页,瞌睡也没睡好,就不了了之了。
一位朋友看到别人练出了八块腹肌,十分羡慕,于是兴勿勿花了几千块办了年卡,报了私教课,年卡过期了,只去了一次健身房。
一位朋友羡慕别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于是报了一套播音课程,买了一套设备,课还没上完,就开始卖设备了。
打开网站,到处充斥着关于自律的鸡汤,让焦虑的人生更加焦虑:
"你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自律的人拥有开挂的人生"
"自律,是最高级的自由......"
为什么自律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对有些人来说却很难?
1
你所谓的自律,其实是自虐
早起阅读,熬夜写作......
困了就泡杯咖啡提神,累了就喝一口红牛。
看着日程表,暗自给自己打气:加油!
日复一日。
你称那为自律,我称之为自虐。
"自律"本身是个伪命题,它代表着你对自己的否定和不接纳,你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自律又是反人性的,它需要我们用理智去克制情感,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被理智压制的情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转移,隐藏在身体的某个区域,慢慢积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理智再也压制不住情感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彻底的放纵,放纵之后便再也做不回"自律"了。
更可怕的是,"自律"的失败,会导致你给自己贴上"不自律"、"自制力差"、"意志力弱"等负面标签,会进一步强化对自己的否定。
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暗示"。
靠意志力实现的自律,注定会半途而废。
2
自律,是用高级欲望打败低级欲望
有位朋友,大病之后,把烟戒了。
我好奇地问他:"这么多年了,每次戒都戒不掉,怎么说戒就戒了?"
他说:"我想活着。"
当不抽带给他好处的欲望大过抽带给他好处的欲望时,几十年的烟瘾瞬间就戒掉了。
真正的自律不是压制欲望,而是被更高层次的欲望所吸引,用更大的欲望去克制其他欲望,享受离目标越来越近的快感。
凌晨四点洛杉矶的科比,一坚持就是十几年,是因为自律吗?
不!从来不是!
科比近乎残忍的坚持,其背后隐藏的是近乎疯狂赢球的欲望,所以才有了5次NBA总冠军的成就。
古代的僧人,古刹青灯,远离尘嚣,没有七情六欲,每日不是诵经念佛,便是打坐,是因为自律吗?
错!大错特错!
修佛之人才是最贪的!
他们追求的东西早就超脱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欲望和追求,他们要的是跳出六道轮回,普渡众生,所以才有了玄奘历经磨难,求取真经,这欲望难道不大吗?
在电影《西游降魔篇》里,师傅说玄奘驱魔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玄奘始终无法参透。
师傅拿起一只鹅腿问玄奘想不想吃,玄奘说不想。
师傅大口啃了起来。
"我心中没有鹅腿,吃了也无妨,你心里想吃,嘴上却说不吃,就差那么一点点。"
强打起精神坐在书桌前,心里想着睡觉,嘴上却说不想,你和自律的人就差那么一点点。
当心中更高级的欲望不够强烈时,希望通过"自律"达到某种结果,注定求而不得。
3
真正的自律,在"知"不在"求"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说: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修行是用行为来控制思想,通过约束欲望来提高境界。而悟道,是用心性来控制行为,心在前,行为在后。
修者,"我需要自律",在求。
觉者,"我选择自律",在知。
虽然只是在措词上有细微的不同,但蕴含的能量差别巨大。
"我需要自律",是期望通过意志来压制内心的其他欲望:早起压制晚起的欲望、跑步压制偷懒的欲望、减肥压制贪吃的欲望......
如果需要花20%的心志来维持"自律",必定需要另外20%的心志来压制"自律"带来的其他欲望,人生就只剩下60%的心志。
用残缺的心志,跟完整人的心志比拼,胜算有多大?
尼采说过:"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你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选择自律",是内心深处更高级的欲望完全压制了其他欲望,一切行为都由心而生,心指引行动,水到渠成。
这样的自律是愉悦的,不消耗心志的。
丁元英说: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那些成功人士,早就掌握了自律的秘密。
但他们只会跟别人讲"术"层面的东西,关于"道"层面只字不提,他们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别人的不成功是因为不够自律。
连挣一个亿,都成了小目标。
我只想对他们说一句:
讲得真好,下次别讲了!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